本文转自:金陵晚报专业杠杆配资
□吴云青
最近“窝囊旅游”在社交平台走红,相关景区热度飙升,有景区门票搜索量环比6月上涨了17倍,引发了广泛共鸣与热议。
“窝囊旅游”指的是尽量少走路、少出力,更倾向于“随波逐流”的旅游方式。这里的“窝囊”并非贬义,而是人们对“能躺着绝不坐、能坐车绝不走路、怎么省力怎么来”这种“懒系出游哲学”的自嘲和自黑。
譬如,不用付出太多体力,只需乘梯10分钟便能无痛直达山顶,感受“一览众山小”的畅快;不需要“激流勇进”,穿上救生衣在水里“美美躺平”,顺河道轻缓漂流而下;只有常规蹦极一半的高度,让体验者只在跳下的一瞬间有失重感,随后就被弹力绳稳稳拉住……本质上,“窝囊游”就是一种“懒人游”,强调舒适度,重在放松,这也对旅游目的地的设施和服务提出了新要求。
游客想少走路、少出力,城市和景区的交通接驳等设施能否满足这一要求?游客想躺平、不费事,当地的成熟旅游项目、路线和服务能否满足这一心愿?如果可以,就能吸引游客,否则,游客只能另寻他处。例如,南京的牛首山可以乘电梯上山,栖霞山也有成熟的登山公交线路,对于游客来说十分友好。但有一些地方,山高只能爬,路远只能走,难免让部分游客望而却步。
如今,越来越多游客的出行心态逐渐从“旅游”向“度假”转变专业杠杆配资,既要体验项目,又拒绝吃没必要的苦,这是“窝囊旅游”成风尚的原因。景区只有精准捕捉市场风向,理解、洞悉游客的情绪和心态,积极回应、推陈出新,不断提升设施和服务水平,积极满足游客需求,才能在市场中占据主动,释放旅游消费潜力。
天玺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